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智能家居”产品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智能家居,是利用电脑、网络和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个总系统。首先,它们要在一个家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网络的控制下,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以及其他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其次,它们还要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实现与家庭以外的世界沟通信息,满足远程控制。

  智能家居来到中国已有十多年历史,在这段发展历程中,中国智能家居逐渐由概念转化为现实,市场逐渐趋于成熟,大众群体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也从当初的观望态度过度到现在的体验阶段。换句话说,就是智能家居开始由产品向商品转变。

  产品和商品其实是两个概念,每一个的商品,都会经历一个产品到商品的阶段。对于每一个厂家来说,研发、生产一个物品,生产出来的物品就叫做产品。产品投入市场流通成为商品。产品在设计初期,会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但设计师仍然不免会存在很大的主管臆断,判断正确的话,产品则适应市场,符合甚至超出客户需求,这就是一个好的商品。反之即便是产品功能齐全,价廉质优,但偏离客户需求,即便是一个好的产品,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商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产品和商品的价值是不对等的,判断标准并不相同,一个好的产品,未必是一个好商品,而一个好的商品,前提条件是必然要求是一个好的产品。

  智能家居和其他高科技产品一样,先是在欧美发展起来,国内再复制其模式发展。家电产品如是,数码产品亦是如此。鉴于此,在智能家居起步阶段,很多国内的厂商完全照搬欧美模式,尤其体现在产品与系统设计方面,几乎雷同。按照家电与数码的发展道路来看,这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实却给这些先行者上了一课智能家居这个行业,欧美模式行不通,截止到前几年,市场一直没有做起来,值得反思。

  碰到阻力了,专业人士也静下心来做了很多方面的分析,最终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市场这个环节,而是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欧美的客户状况,欧美和亚洲的居住情况并不太一样,欧美城市住户是以单户型为主(俗称别墅),而亚洲,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因耕地资源有限,城市住户都是以群居为主(俗称公寓)。就拿马云来说,在香港的亿元豪宅,其实也就是一个楼层顶楼,并不是别墅。别墅和公寓从物业类别来划分是完全两个概念,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国内照搬欧美为别墅设计的产品,在国内做市场,公寓是做不进去的。国内别墅资源又稀少,这样无疑是把市场往小的做。

  正因为国外用户大多以单户型为主,和我国的公寓式住宅不一样,绝大多数是在郊外和小镇上,国外的别墅一楼基本都是玻璃墙面,防盗能力很差,所以他们最看重的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安防报警模块,其次才是灯光和背景音乐。至于家庭影院模块,国外有专业从事此类的公司,专业程度很高,智能家居厂商能做进去的很少。

  最后一点就是,欧美人士的DIY能力相当高,也很有兴趣专研一些东西。欧美家庭基本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换水电,改电路、安空调,基本都是自己动手来做。所以他们对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掌握起来很快,接受度也很高。国内这一点怕是很可怕,现在很多家庭的男主人,连换个电灯泡都要请电工,此类客户依赖性强,数量一多,光是售后服务方面的成本,估计都会高的惊人。

  以上的列举的几点只是国内外智能家居行业的众多差异的很小的一部分,本人也没有做专门的深刻研究。对于智能家居这个行业来说,欧美模式几乎无法参考。有去学习老外的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中国市场,做本地化路线,做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家居产品。

  以zigbee技术协议为平台,系统设计极具人性化特点,安装、操作方便灵活,为用户全面创造一个“安全、节能、舒适、便捷”的智能家居新世界!与普通智能家居相比,在通信可靠性、系统安全性、成本经济性、施工便捷性、组网方便性、信号清晰度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物联传感智能家居注重优化系统成本的同时,组网也非常灵活高效,系统运行也稳定可靠,不仅为地产商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生活环境。

  智能家居系统的产品与家庭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功能单一化、操作复杂化的产品不是智能家居的最终归途,智能家居系统的产品未来的趋势必须是更加科技化、智能化、人性化,让消费者在享受智能化的时尚生活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简单、方便、快捷。因此,物联传感智能家居产品设计是“以人为本”为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真正满足消费者智能化、人性化的要求。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关于中国物联网以及智能家...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浅析当前智能家居行业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