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唤醒城市的“智商与情商”
深知祸福谓之智,亟见窕察谓之慧。早在两千年前,古人就用亟见、窕察、深知,简单六个字准确而严谨地提炼出“智慧”一词的精髓,那便是对于不同时间、空间上信息的快速获取、精确选择与深刻理解。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在古老的中国就已经被智者预见。如今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概念,对于人如此,对于一座城市亦然。“智慧城市”一词于是应运而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论智慧城市的概念?清华美院副院长苏丹认为,城市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各种问题和压力,“智慧城市”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现今,我们必须向技术展望,技术不断进步给城市带来巨大变化,同时,我们又面对着信息产业的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可能性。我觉得城市和我们的身体一样,应该是一个有机体。如何让城市变成一个能够自我修复、自我修正、自我调整的生命体?这是一个愿望,也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规划以及信息设计领域所有人的一个理想,也就是让城市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有智慧。”
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展览总监杨磊的眼中,“智慧城市”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是基于如今人们已经熟识和未来将会掌握的科学技术,利用不同手段塑造的。这些手段可以是城市文化的浸润,也可以是生物医学的推进。而当我们聚焦信息设计的角度,探讨信息可视化对未来城市及产业的影响,既是源于对“智慧”一词意义的追溯与剖析,也是面对当前资源和形势的利用与迎合。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讨论并不限于理论,很多城市的数据研究正在进行:
圣菲研究所聚焦城市规模,探讨人口增长与地域面积扩张的关系;
纽约大学城市规划师采集百个城市历史和普查数据,绘制了千幅数字地图,计算数百万像素的卫星图像;
伦敦大学的高级空间分析中心关注到公共交通支付卡以及推特网上的信息,研究市民出行模式规律;
新加坡第二大研究实验室重点开发城市实时控制系统软件,使城市交通系统受益于出租车的供求平衡关系。城市规划、交通、通讯、环境、安全……人们的探索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关数据的探索,“智慧城市”国际信息设计展则以展品形式表现出来,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策划的这个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专题展,以多媒体、互动、信息视觉化等手段展示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50个设计师事务所与数字研究机构以及实验室的82件作品,让观众近距离接触信息设计,了解智慧城市。
数字化时代的城市如何更智慧?“‘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而且能通过信息设计充分挖掘大数据时代的潜力,协同公众,为大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带来大智慧,让城市更聪明、更人性化地服务每一位市民。”策展人杨磊表示。
这些学者所做的努力,一方面试图在大数据中提取城市建设法则,另一方面也在阐释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城市在数据分析、信息设计的支持下将走向何处?
借助于大数据,一个虚拟的城市可以清晰呈现。
海量数据让世界联系在一起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拥有海量数据,数据能帮我们理解和分析一切事情,它可以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提及“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幸福佩智创始人周文哲很兴奋,“十年前如果想对DNA进行测序,需要300万美元,现在只需要3000美元,所以目前搜集数据的成本变得非常低,这就使我们的信息和数据开始呈现指数性增长。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从中了解到我们能做什么,如何改变周围的世界。”周文哲举例说,“为了弄清楚天气情况和污染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一个相关性分析,就是把污染、风、降雨、气温的相关数据做可视化分析,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系统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因素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气温实际上对污染影响不大,没有什么相关性,但风速却和污染的相关性非常高。观察一天之前的风可以说明今天的污染情况。由此可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处理和使用大数据呢?周文哲举例说,“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手机可以向无线发射塔发送你的位置。如果把全世界发射塔的信息集合起来,就可以知道谁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的车流量,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数据改善交通状况,比如让红绿灯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还可以给正在涌向交通拥堵位置的车主发信息,这些都是城市规划中可以被考虑、被利用的大数据,它是我们做判断的足够依据。”
利用智能手机优化医护流程
“中医里,人的气、汗都能反映身心状况,但目前医生却无法使用这些数据,如果想看病,我们必须去医院找一个专家,让专家根据症状诊断。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些低成本设备被发明出来,只要把这个设备穿在身上,它就能自动搜集人体的量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让医生对病情做出直接判断。”周文哲表示,“如果把每个人的实时数据,如心率、血压等放在一起统计,会发现生活在某特定区域的人的综合健康情况,观察到因为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恶化。”
法国电信研发中心Orange市场合作经理戴彬认为,健康领域是未来电信基础设计非常需要涉及,也是非常依赖的领域,他也提及了智能设备在医护救助中的应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仅仅是消费者通信和娱乐的终端,也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去优化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当一个急救事件发生,救护车把病人运到医院的途中,病人的各种监测数据就可以通过智能网络传回医院,医生就可以开始准备急救方案、设备和药品等。这时我们就节省了宝贵的救助时间。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帮助医院优化药物的管理、配备和供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