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的冷思考都在争入口好产品在哪?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手机、电视、路由器、即时通讯等等,越来越多的硬件乃至软件被定义为智能设备的中心。主流硬件设备纷纷打出连接一切的口号,争入口成了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们最热衷的事。

  从互联网巨头到智能手机厂商,从家电大佬到可穿戴新秀,一个个智能硬件平台被创造出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级公司是一个不错的设想,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平台越来越多,好产品在哪呢?

  离不开复制和抄袭的硬件创业

  智能设备的不断更新离不开诸多的硬件开发者,众筹网站上饱受欢迎的硬件众筹项目,足见开发者的热情。然而在硬件创业成为趋势的时候,复制和抄袭也蔚然成风。

  在淘宝上搜索一下智能手环,知名和不知名的手环品牌多达百余种,外观设计上难见差异,核心功能更是如出一辙。对于不少人来说,创业的目的已经不在于创造,而是借助智能设备的风潮,利用用户的尝鲜心理来进行硬件复制,他们不在乎产品体验,有需求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多数创业者聚集在较为成熟的产品上,比如手环和手表,而真正能够体现差异化的产品却鲜有问津。

  硬件产业不同于软件,虽然代工厂的高度发达,使得开发者只需要做好设计就可以了,可如果不能形成规模,供应链可能不支持,供应链不支持的话,产品的成本便居高不下,这也是早期的智能设备售价偏高的主要原因。当巨头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硬件免费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智能设备的价格被不断拉低。创业者没了足够的研发资金,产品品质便很难把握,中小创业者不得不转向复制和抄袭,这样才能存活下来。

  免费解决方案将加速智能硬件的山寨化

  硬件创业日益艰难的时候,互联网巨头开始挺进硬件市场,它们的切入点选择了做智能硬件平台,通过提供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来降低创业者的开发负担。为了促进硬件创业,包括百度、阿里在内的平台服务商开始提供针对智能设备的免费解决方案,比如百度发布的智能手环解决方案。

  在功能手机的时代,MTK提供的解决方案使得国产手机进入山寨时代,低价同质化的山寨手机成了市场主流,不少品牌手机制造商相继沦陷。智能设备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真正能够称得上行业大佬的企业并不存在,免费的解决方案无疑会引来更多的开发者,或者称之为投机者。智能硬件正逐渐从全民创新走向平台商垄断的局面。

  巨头做平台本无可置疑,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硬件厂商,它们拥有更优秀的服务支持,更广大的发布渠道,更精准的分发能力,以及能够吸引更多的软件开发者。但如何进行有效把控,在为开发者提供便捷的同时又能防止山寨化产品的出现,是巨头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平台泛滥,巨头们更应该培养开发者

  国内的智能硬件平台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数字,据我所知,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已经抢先布局,小米、华为、中兴、魅族等手机厂商齐头并进,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正着手打造智能设备入口,咕咚等智能硬件厂商也开始搭建自己的智能硬件平台。可以说从可穿戴到智能家居再到一系列有趣的小玩意,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以百度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凭借自己的行业优势,确实吸引了不少开发者的接入,但其他平台正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而且笔者发现,不少智能设备接入了多家硬件平台,虽然每个平台的硬件展示都铺满了页面,真正优秀的产品确实乏善可陈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智能硬件平台泛滥了。

  以阿里的物联平台为例,淘享平台为智能硬件提供销售渠道,云计算平台解决硬件设备的服务难题,开发者平台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互联平台解决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问题。多数智能硬件平台都提供了与物联平台相类似的服务,但这些都是在培养产品而非是培养人,在创新面前人比产品更重要。目前的智能设备开发者更多的是中小团队,他们或许是因为一个不错的想法聚在一起,在技术和管理上有着明显的缺陷,当前的硬件平台能帮助他们把现在的想法变成现实,却无法为他们未来的创意买单。笔者认为巨头们在为开发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应该帮助开发者解决经费问题,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培训。用一句古话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智能硬件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智能硬件行业的生态,至少开发者不再是孤独的跋涉者,但硬件平台在抢资源争入口的同时更应该去发现和挖掘优秀的产品,即使在入口为王的时代,产品仍决定着一个行业的生死。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蒙牛的智能硬件思维 增加...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新四件能为小米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