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开展示范应用合力建设智慧成都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近年来,成都市全面推进通信枢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工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主要做法及成效

  统筹规划 合力推进

  成都市一直致力于信息化与产业提升、市民生活、公共管理的同步推进,着力推进智慧成都建设,全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智慧城市政策支持措施逐步健全。坚持“统筹规划、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合力推进”思路,注重将智慧成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政府、企业和城市居民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合力。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不断强化。大力实施宽带成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等工程。。

  (三)各领域智能化示范应用深入推进。成都市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重点行业、领域,推进智能应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

  (四)智慧城市助推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创造的应用需求和市场机会,积极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目前,成都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IT产业聚集地。

  下一步工作思路

  结合实际 探索路径

  智慧城市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健全政策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发展。

  (一)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体系。全面开放政务服务市场,面向各类市场主体购买服务,激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合力。加强投融资、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机制创新,鼓励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建立政府、企业、其他渠道投入相互补充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完善智慧城市感知技术、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应用中间件技术、公共支撑平台、智慧城市安全等标准体系,加强标准支撑。

  (二)构建完善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统筹构建智慧城市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与容灾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强化统一基础设施支撑,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为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加快发展宽带网络,抓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建设,提升网间流量疏通能力及通信质量,推进公众网络由IPv4向IPv6平滑演进过渡;加快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实现城区家庭光网全覆盖、农村光纤进村;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无线局域网覆盖城区、人口密集园区和重点场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带动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信息融合等新型产业集群;推进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计算、存储和智能处理能力,构建数据资源与容灾体系;大力推进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和系统安全防护水平。

  (三)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化。强化信息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统筹规划城镇建设中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地理信息与人口、城镇建设、国土利用、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城镇化发展相关领域信息的整合、交换和共享。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水平。

  (四)推进城市社会管理精细化。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行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展数字城管,扩大覆盖范围和服务内容,加快构建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提高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提高城乡环保监控能力,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城市应急处理能力。加快水务信息化应用,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的自动化监测和科学化管理。推进智能电网、智能水网和智能气网建设,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提高人口信息动态监测和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改进信访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健全网上舆论动态引导管理机制。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应用,强化基础工作,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和实施,为各级各部门提供高弹性、高可用、高安全、按需服务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促进电子政务转型升级发展,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形成基础设施统一支撑,应用系统有机互联,重点业务全面覆盖,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信息安全可靠保障,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框架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群团组织等社会服务信息化;大力推进金融集成电路卡(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用;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普及家庭安防、节能控制等智能系统的应用,发展数字家庭服务,推动智能家居建设。

  (六)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工业发展,推广使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进程,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信息化建设,增强园区产业发展要素聚集能力和推动企业创新服务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加快服务业提速升级,推进传统信息服务业向现代信息服务业转型。

  (七)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按共享统筹、分类开发原则,围绕部门间业务协同需要,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信息共享。健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引导和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发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或商业信息服务。促进大数据健康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加速信息和知识向产品和服务、资产和效益转化。

  (八)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加快推动各行业、各领域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等制度,加强指导和协调,提高数据存储和灾备能力。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LG推出智能洗衣机 支持NFC...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物联网技术或将终结智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