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居民卡试水邯郸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智能卡片,却被欧盟很多国家的百姓视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代表。

  这绝非专家们故弄玄虚。3月31日在邯郸结束的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邯郸示范项目启动暨电子政务高层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将这种如今在欧盟一些国家的城市中已经广泛使用的智能卡称为“居民卡”。

 
  作为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在我省惟一的试点城市,邯郸市民在我省有望成为第一批享受这种卡带来方便的人们。

  1、小小智能卡 本事有多大这张智能卡的本事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将来某一天,我们身上或许只带着一张卡———一张可以替代身份证、银行卡、医保卡、公交卡等等的小小智能卡。衣食住行,迁移栖息,个人信息及其变更,生活轨迹等等诸多信息都会完整地记录其中。

  如果你是一个未成年人,想偷偷买些烟酒寻求刺激,当你用这张卡支付时,卡中你的个人信息会提示这些东西不应该由你来消费。

  如果你是一个接受政府资助上学的贫困大学生,但是不想让同学们知道这一信息而使自己显得自卑,你尽管使用这张卡便可,因为政府有关部门会定期把钱打到卡上,你可以与其他人没有区别地消费。

  如果你是残疾人需要享受一些免费公共服务,不用出示自己的残疾证,带着卡就能顺利享受。

  这张卡上有你所有的个人信息,你想要的信息都有。这张卡可以在任何具备硬件设施的地方轻松上网。假设某一天,你厌倦了自己原来的名字,想换一个新的,只要用卡上网找到某个页面,注册申请一下,几个小时后就能实现。当然,这不是鼓励你给公安部门添麻烦,只是想告诉你,智能卡可以实现你很多需要的服务,只要你愿意并提出申请。

  据来自欧盟的ShaunTopham博士介绍,如今芬兰这个国家已经发放了40多万张智能卡,凭借此卡旅行时可以通行欧洲29个国家。他们甚至还为这张卡设计了积分奖励功能。当然不是像一些商场那样买多少东西积累多少分值,而是比如你用它买了健康食品,就给你奖励积分,是实实在在的钱。博士解释说,健康食品不是“麦当劳”之类的“垃圾食品”。

  小小智能卡的作用随着网络服务系统的延伸和个人需求的变化,会随时升级改变,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神奇。

  2、小孩都会使 安全又实用

  对于很多不怎么接触电脑网络的人来说,可能选择使用这张卡或许显得有些犹豫,但是如果说这张卡用起来就跟用手机一样,你或许就明白了。就像很多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用饭卡到食堂买饭一样,刷上卡就能上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提到卡,人们就会想到密码。实际上,即便你忘记了智能卡的密码,只要还有智能卡身份识别所用的指纹,密码问题就迎刃而解。可以预见的是,既然想让大家方便使用,这张卡的使用方法会简单到极致。Topham博士在研讨会上展示了一张照片:一位耄耋老翁正俯身插卡在一个大厅触摸电脑上操作。他开玩笑说:“这种卡连傻子都会用。”

  到银行取钱怕被人偷看密码,上网私聊怕被黑客攻击,在网络安全正引起人们担忧的时候,这张通过网络发挥作用的智能卡会不会成为网络窃贼的猎物,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转移我们的账户资金?

  事实并非这么耸人听闻。

  就像人只要想活着就要随时准备和各种企图侵入人体的病毒作斗争一样。防止信息和财富被盗,也是这张卡设下的第一道防线。

  结合我们现在使用的银行卡,绝大多数人不是都感觉很安全吗?这个卡其实一样。支持这张卡的网络系统也设置了重重安全的大门,随时监控着来自外界的非友好“探路者”,将其拒之门外。

  况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除了技术上的完善外,法律上的保护无疑是一道值得信任的屏障。更何况,各种保险体系也会日趋完备,即使损失了也可以从这里得到补偿。在欧洲旅行的人出行前都会买保险,比如你的摄像机在某个机场转机时丢了,找到当地警察,开一个证明,回去便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钞票买新的。

  小小一张卡可以让我们充分享受到信息社会的便捷与节约。安全问题对于个人而言却不是大问题,相反,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或者部门而言却更容易被这个问题吓住。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透露出了一些领导者面对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的游移不定的反应。

  或许我们会担心,“内涵”如此丰富的一张卡,用起来会不会像一些“会员卡”、“贵宾卡”之类的“卡”们,远离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装在口袋里偶尔拿出来显示一下却并不实用呢?

  打个比方或许能说明问题。很多“过来人”都知道,结婚登记跑断腿、孩子上户口也很麻烦,如果用这张卡,坐在家里上网后敲几下键盘就能立马搞定。这不是天方夜谭,如今在上海,用类似的卡,病人在医院里再也不用每天取钱交钱打发医院了,钱的支付都是通过智能卡解决。如果你想知道支付清单,算清楚每一笔账,只要上网查看就能一目了然。

  实用、实用、更实用,是这张卡诞生的初衷。

  3、看起来简单 做出来复杂

  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市的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主任张惠芬女士演示了一种智能卡型,虽然这种卡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张女士却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我们用了近6年时间才把这张卡打造成现在的功能,背后是一成技术,九成协调。”

  要让这张卡顺畅地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当然的。对于背后令人头昏脑涨、不知所云的专业名词我们也无须理解。这么说吧,每个人实用的智能卡就像一艘艘捕鱼的小船,但这些船不是在河流、大江、湖泊中航行,而是在大海、大洋中游弋。专业技术的作用,就是小船发出一个需要什么鱼的信号,大海就会立刻把这条鱼送到船上。承载这些船的大海、大洋,就是浩如烟海的数字和信息。但对于如今的计算机或者电脑来说,处理起来轻而易举。

  或许想象不到,这些环节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不是难题,难的是政府在实施这个项目中如何协调掌握各类信息的政府部门。九成的精力和智慧要放在这里。

  设想一下,如果让你办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需要跟任意组合的5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你会用多少时间完成?个人的一件小事,估计花费的时间与一个项目审批差不多。

  按照设想,邯郸市居民卡项目建设应用领域要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医疗保险、教育、人事、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安等部门。这就意味着邯郸市政府要把这些部门的资源和工作方式重新进行大整合、大协调、大共享。难度与挑战可想而知。

  “小小的一张卡,背后是政府部门利益的再调整,数据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也是政府改善服务,简化行政手续的过程。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运作体制,不可能完成。”张惠芬向邯郸市介绍了自己的最深刻体会。

  除了这些,还要有法律框架作保障。

  部门之间的利益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以协商讨论。法律框架却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法治精神去完善。

  一张卡的应用范围,涉及方方面面,个人隐私,操作规范,信息部门对信息的合理披露,使用个人信息的界限,部门之间的职责与分工……没有法律的约束,智能卡的发展会遇到瓶颈,也会因为法律的漏洞而上演“黑客帝国”。

  居民卡诞生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很多方面变革的开始。

  4、头批试用者今年拿到卡

  根据初步确定的邯郸市居民卡项目建设计划,整个项目被划分为三期。第一期历时约1年,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11月,主要目标是完成项目的筹备和工程主体项目建设,协调公安、社保、民政、公积金、劳动、人事人才、计生等部门。在试运行基础上,开始发放和使用居民卡,实现居民卡的首期运行。该时段内,邯郸市将在试发卡2万张的基础上,争取发卡30万张,发放对象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和峰峰矿区等四区的参加社会保险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人员。

  第二期从2006年12月到2008年6月,为规模化发卡和拓展应用阶段。在一期项目建设范围的基础上,集合其他业务部门,主要扩展居民卡的应用,包括卫生、房产、残联、工商、税务等部门。继续发放居民卡,预计总发卡量110万张左右。第三期从2008年7月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深入服务阶段。继续加大发卡量和发卡范围,对前期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对系统建设进行升级,继续开展服务设施,更好地方便广大市民。

  据邯郸市政府信息中心李联敏主任介绍,今后在项目建设中,邯郸市还将继续探索在建设上吸引社会多元化投入,在项目运营中引入市场化的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高效运营政府投入的资源。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电子巡更系统杜绝民警协勤...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贴心的衣服听话的鞋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