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基地模式破解“成长的烦恼”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基础设施不完善、用户体验不足、商业模式不成熟、标准体系不健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在第二届数字家庭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年会上,为发展中的数字家庭产业指出了上述问题。 

  问题即是需求。在国家提振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惠民的过程中,数字家庭被寄予厚望,然而,正如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志峰所言,整个产业目前还处于初创期,需要政府、产业紧密合作。只有通过这样的携手,整个行业才能做好基础设施的搭建和技术的创新,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做出用户喜欢的应用并探索出完善的商业模式。 

  基础:网络先行

  “数字家庭业务并非孤立的家庭内部业务,只有连接到外部网络,它才能传递更大的价值,而这些业务和应用对宽带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张延川这样阐述宽带对数字家庭的作用。 

  数字家庭首先需要接入网络,并且这种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据测算,近两三年间数字家庭用户对网络宽带的需求将达到20M,从中远期来看,这一数字将达到50M~100M。对此,张延川表示,以PON为代表的光纤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为数字家庭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光网络规模虽然居世界前列,普及率较低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值得高兴的是,伴随着工信部“宽带普遍提速工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即将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宽带网络将更好地支撑数字家庭业务。

  同时,数字家庭业务也能助推宽带的发展。目前,我国光纤宽带普及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有吸引力的业务来促使用户从低速宽带更换到高速宽带,而数字家庭业务很可能就是吸引力所在。 

  应用:体验至上

  “如果伸手就能拉上窗帘,为什么还要四处寻找遥控器去做同样的事情?”一个质疑,引发了一片沉思。面对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用户的体验是业务创新的灵感缪斯,产品的创新需根植于用户需求上。 

  对此,刁石京指出,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如果缺少能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的“杀手级”应用,那么这个产业将很难取得快速的成长,整个数字家庭产业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要做到这一点,赵志峰认为,产业需要实现从以设备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参与了(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中的大量工作,根据经验,他指出应用创新的3个平台,分别是电视机平台、电信网平台、物联网平台。以家庭物联网服务平台为例,他指出,应用系统研制的规划考虑六类应用系统,包括可视化监控类、监测应急类、互动沟通类、灵智操控类、智能感知类、信息服务类。对于近年的应用领域,他认为可考虑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如可视对讲系统、停车场系统、监控系统;还可以考虑面向智能电网的应用系统如远程抄表、电力负荷统计、电力经济调度、分布式能源系统。 

  对于业务和终端的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则提出把社交网络和多媒体搜索植入互动电视。他认为,未来真正的智能电视必须满足3个条件,互动是最基本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要有社交和多媒体检索服务。 

  模式:众人拾柴

  “离开了融合,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就是各种应用的简单堆积,难以实现数字家庭长期的平台作用。”刁石京认为,融合是产业发展之本。 

  数字家庭产业涉及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软件集成商、内容服务商等多个环节,这个产业链闭环缺一不可。目前,在制造业方面,国内生产智能终端的厂商在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方面一直“跟随发展”,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运营业方面,尽管部分地区数字家庭试点已探索了若干应用模式,但用户需求不明晰、商业模式不成熟,导致数字家庭的应用和推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这种分散式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因此,政府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融合的落脚点是基地,因为基地把产业链各要素集中到一起,实现可调控的、集约化发展。刁石京指出,数字家庭产业要以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优化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要素的集聚。他表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以数字家庭技术链、产业链为纽带,深入推进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提升各个示范基地的水平,加强基地与各级政府之间的联络。同时要推动技术对接和产业转型,努力形成优秀成果的有效转化。 

  本届大会正式启动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共同创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工作。这是继(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成立后的第二个部省共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意味着以基地模式促产业发展又迈出了实质的一步。 

  标准:“三国”归晋

  “在标准和产品认证方面需要花点力气,不要把这个压力全部压给运营商。” 赵志峰道出了因标准不统一,运营商的无奈。 

  对此,身为制造商的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庆存也有同感。他表示,未来的数字家庭可能有几种模式,不妨百花齐放,但是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就是互联互通的共同标准,如果不这样做,整个产业的发展可能会事倍功半。因此,共同的标准是共同的基础,再加上各环节各自对数字家庭的理解以及对用户体验的认识,推出各具特色的数字家庭产品,才是产业事半功倍的状态。 

  从整个产业来看,由于智能化产品的标准缺失,缺少必要的检测验证手段,而导致设备间无法互联、互通、互换。同时,第三方测试服务平台、设备服务厂商的专业化带来的使用复杂性问题,让互联互通成为奢望。业内人士纷纷呼吁,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解决智能家庭系统建设、维护和使用的问题。

  在标准方面,视频的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前面。高文介绍,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和机顶盒国标(GB/T 26683和26686)已于2011年6月16日发布,此标准是我国市场上的所有数字电视机都必须遵守的标准。根据要求,从2012年11月1日起,AVS(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是唯一必须支持的视频解码标准。视频只是数字家庭的一部分,我们也期待硬件、网络的标准能尽快出台。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智能家居搭建独居老人安全...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