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如何转型专家:动用互联网思维激发需求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昨天,由复旦管理学基金会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2015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上,来自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业界的专家以“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智能制造时代给管理学研究带来的挑战。

  大规模机器“代工”模式已开启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的一席话,引起了与会学者们的共鸣——不论起源于德国的工业4.0在中国会如何发展,至少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杨学山举了个例子:东莞的大朗镇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闻名的传统纺织重镇,两年前,这里的纺织企业从半自动化全面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一家工厂里,1个工人可以同时管48台机器,最原始的生产模式已经发展到机器人“代工”模式。而在福建和广东,电子生产企业整个工厂只有三四个工人也已经不是新鲜事。浙江更是在两年前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了要全面以机器换人。

  这一轮机器对劳动力的替换,意味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产业转型有了可能性。但在智能制造快速到来的时代,整个社会组织形态乃至管理模式都面临着挑战。据管理学界的学者们介绍,从去年到今年,国内外管理学界最热门的理论,就是企业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即所有的企业未来都将面临扁平化的设计,企业的层级会减少;同时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将会直接面对客户。国内一些进入500强的企业,目前正在尝试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不少学者提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梳理我们对智能制造的基础技术是不是充分掌握,而不是停留在管理层泛泛而谈、企业各自为政各自尝试的状态。必须集中政府和企业、学界共同探讨,在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步跟上企业管理制度研究以及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传统领域企业应当加快自身变革

  与会专家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正高速发展,国内的新需求已经形成,传统领域企业应当加快自身变革,用新思维连接新市场。

  “从供求关系看,中国当前依然面对着产能过剩的考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运用了高杠杆的刺激手段,其实会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过剩的现象。”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辑秦朔表示,但换一个角度,中国已经出现了新的需求,核心问题在于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传统供给模式被彻底动摇了,传统模式是被自己的路径依赖和对新需求的无视所“杀死”的。

  秦朔说,传统行业也并非没有未来。实际上,在制造业升级、服务消费方面,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关键在于,要从内部焕发动力,动用互联网思维激发需求、满足需求。

  在解释互联网思维概念时,他举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其中一个是目前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的互联网电台,通过这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收获自己的听众。秦朔说,“诸如互联网电台之类的创新,符合整个创业的潮流。在这样的平台上,重新去连接需求,能让每一个个体得到释放,这跟传统的、大众化的媒体完全不一样,是为你而定做的,由你选择的。”

  对于创新企业来说,抓住转型的机遇也同等重要。秦朔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变革从本质上就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通过市场化改革,持续带来好的商品和服务,用互联网思维连接全新的市场。”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10按键配置无线面板现正发...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0元众筹智能单车被指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