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睛、会思考南理工研制出微小型智能机器人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真的能避让障碍吗?”“怎么辨认方向呢?”“遇到楼梯怎么办?”“主人要紧跟机器人吗?”

  在4月18日—22日举行的江苏省“十五”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上,南京理工大学最新研制的微小型智能机器人,引起了许多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这是一个长、宽、高都在一米以内的小东西,外形有点像坦克,头顶有个蓝色的小盒子,还撑着把蘑菇状的“小伞”,依靠履带行走。演示开始了,机器人挥了挥小手状的辅臂开始向前行驶,遇到观众后,稍稍停顿了一下,很“礼貌”地让开路。工作人员解释,这是机器人的智能系统在起作用。机器人在馆区内游历,遇到行人和展台,能像人一样选取通途,避开障碍。前面的两只辅臂延伸开来后,能顺利上下楼梯。机器人在参观人群间绕来绕去,说话间,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这个小家伙别看个头不大,它还是个“反恐小卫士”呢!据机器人的研制负责人杨静宇教授介绍说,这个机器人是一个从事危险工作的平台,针对不同环境下所需要的不同功能,可以在机器人上安装不同的作业系统,代替人完成执行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比如说,派遣机器人进入核污染等危险地区检测污染程度,就可以在机器人上加上相关测量污染特性的检测仪器;派遣机器人进入灾害事故现场,可以探测伤亡人员情况,搜索通行道路,甚至可以由机器人引路,带领被困人员撤离。这样,一些原来只能由人来完成的危险工作就可以派机器人去完成,避免了恶劣环境对人体的伤害。

  机器人主要由机械本体、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决策系统等部分组成。机械本体如同人的身躯,控制系统如同人的肌肉,传感器则如同人的眼、耳等感观一样,可以感觉环境信息,通过机器人的“大脑”———智能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进行信息的融合,作出智能决策,指挥机器人行动。安装在主机箱顶上的蘑菇状的“小伞”是GPS定位系统,机器人在野外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发现它的具体方位。顶上的蓝色小盒子是激光扫描雷达,可以检测障碍。此外,机器人“长”有类似人的双眼,可以看到彩色图像。机器人的四周还装有各种不同的小眼睛和方向、位置传感器,用以保证机器人能正确行走、避让障碍。

  机器人在危险场所是怎么工作的呢?机器人的研制者之一赵春霞教授这样说,当机器人进入危险环境后,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现场环境状况,并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将现场情况传送给机器人的主人。机器人能够自主作出行动决策,选取可通行的道路;也可随时听从主人的指挥和召唤。如果地面状况过于复杂,还不怕摔打,可以翻跟头打滚。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美轮美奂 SIAV天极全功能...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神奇智能眼镜自动调节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