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蓝海战略”发展义乌智慧型产业
近年来,“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给公众对未来城市的美好生活以很大期许。在国际上,已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国内一些城市积极行动,上海提出用城市智慧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武汉于去年10月迈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质性步伐,浙江宁波市于2010年9月作出《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随后又专门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五年行动纲要。我市也被列为全省构建“一中心三枢纽”智慧城市体系的枢纽之一。顺应智慧城市浪潮,发展智慧型产业,在我市推进“两区六城”建设、率先建成更高层次的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一、“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正在走近我们
去年,有关浙江的两则报道可能并不起眼,但却让我们闻到了“智慧生活”的气息,看到了“智慧城市”的曙光。
第一则报道:宁波举办首届中国智博会,省部委三方签订“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合作协议。2011年9月2日,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博览会——“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宁波举办。3天的展会,310家企业参与展览展示,16个总投资达65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落户宁波。
第二则报道:三大研发巨头在杭共建绿色智慧城市联合研发中心。2011年3月22日,浙大网新公司、IBM、浙江大学三方在杭州联合签订合作备忘录,约定共建浙江省绿色智慧城市联合研发中心,来推动绿色、智慧的新型城市化建设。
智慧城市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智慧城市”的首倡者IBM公司认为,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以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有关专业人士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场景:
购买的每件商品,包括蔬菜,掏出手机对着上面的条形码一拍,这个商品的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各种详细信息都会在手机上显示出来,让市民放心购物;走在街头,通过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查找附近的出租车,被选定的出租车会通过“无线智能叫车服务”来到你身边;想租房买房,只需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小区,详细的租售信息立即显示在四维地图上……
二、“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凸显“智慧产业”的广阔前景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成果的进一步成熟和运用,正从多方面促动各个行业向智慧型、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必将催生“智慧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刚刚1月份出炉的2011第三届科技新浙商获奖名单中,10名获奖企业家中有8名从事智能行业、智慧产业相关领域。“智慧产业”崭露头角,以向各行业各领域迅速渗透覆盖之势,成为引领市场新潮流的拓荒者,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
比如智能家居行业。几年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住宅智能化是智能家居的先导,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步骤。真正的智能家居就像一个贴心保姆。在功能强大的智能家居中,早上起床音响会自动启动,窗帘会自动拉开,咖啡壶会自动开煮咖啡,出门只需一按遥控器,家中的安防系统自动启动。回家之前,点一下手机键或鼠标,需要的一切随之已经开始运转。在家中,可通过家里的电脑或者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实现灯光、窗帘、家电远程控制、可视对讲、视频监控等各类功能。出门在外,可通过电脑监控家中每个角落。通过智能系统还可实现家庭的安全防范,当家中有外人入侵、火灾隐患、燃气泄漏等情况时,系统会以手机短信等方式向主人或物业报警。
比如智慧物流。智慧物流通过对货物运载信息互通、优化并进行预测,能极大地减少汽车、火车、货轮等运载工具的空载,加速货物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宁波港货物“大进大出”,但宁波积极开展以IBM智慧物流中心为核心的高端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努力使该市5000多家物流企业和众多制造业企业从中受益。
近年来,义乌物流洼地效应初步形成,据有关部门介绍,义乌发往成都的1吨货费用是295元,并且短时间就可以拼箱发送,而温州到成都1吨货要450元,温州到义乌是80元。也就是说,温州直接到成都的1吨货,还不如先从温州转到义乌,再发往成都,物流成本来得低。这主要依托义乌市场货物周转量大的优势。如果能够率先以智慧物流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义乌物流“优者更优、强者更强”。但一旦其他地区以智慧物流提升效率,而我们无动于衷的话,那么义乌物流洼地效应有可能被逐渐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