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喵星人都是相似的但智能硬件创业者呢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作为喵星人的御用铲屎官,长时间不在家的时候肯定会担心家里的猫咪有没有挨饿。之前,国外众筹平台Indiegogo上有款名为Bistro智能喂食器的项目,凭借猫脸识别功能,成功筹到了24万美元。36氪在台北也见到了这支团队。

  2014年7月,Bistro 众筹时的设想还是这样的:做一台拥有“猫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喂食器,能自动识别不同猫咪,并根据猫咪的身体状况,比如实时体重、进食习惯等,自动分配食物,以此切入,跟踪猫咪的饮食和健康,再顺势导入猫粮供应商、兽医服务等。

  在众筹平台上提前收集了用户反馈,Bistro 的产品做了些改进:新增喂水槽,增强了底座稳定性,增加电池供电等。Bistro 的团队也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人,在台湾、硅谷开始了分公司,很快会在北京海淀成立新公司。未来他们想把这套计算机视觉的技术提炼、优化,做成API,开放给更多的开发者。

  其实,这次与 Bistro的团队面对面沟通交流,感触最深的还是两岸智能硬件创业的特色与差异。

  刚需是大陆创业者最常提及的词汇之一,从痛点出发的大陆创业者开发产品,带上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两天接触到的台湾创业者普遍都积极欢乐,强调市场规模,但不拘泥于刚需,研发的产品也都脱离了低级需求,强调创新,带上了小清新、小文艺的色彩。小而美的单品有不少。

  大陆的宠物智能硬件往往主打防丢追踪,从硬件切入,先聚拢用户做社区,再图后期发展;Bistro另辟蹊径,从喵星人健康入手,做商品和服务的入口。这种不同其实也和两岸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相关,大陆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看中平台的价值,从互联网时代即强调有人用的东西不愁赚钱。台湾电商受创投追捧,这种思维似乎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台湾的智能硬件创业者。

  大陆的硬件创业者已经习惯了“免费模式”,愿意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注重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看中用户在平台上的二次消费,基本不愿意做“一锤子买卖”的生意。在国内炙手可热的空气净化器就是典型案例。Bistro现阶段的重点还是更偏向于硬件产品的销售,思路类似台湾传统硬件公司。兽医,在国内的创业者看来,是服务的提供商;在Bistro现阶段的战略里就是渠道。

  从众筹到现在,Bistro一直在做加法,不断增加新功能,比如支持电池,新增喂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也会提高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甚至售后成本。国内的智能创业者早期也做过不少这种“瑞士军刀”式的尝试,比如不断在智能手表上集成各种功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现阶段,不少大陆创业者已经跃过这些坑,在智能硬件上不断做减法,专注、聚焦。智能硬件只是载体,最终要做的还是服务,初创团队做大而全肯定没有巨头有优势。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Neeo 兼顾物联网和红外标...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跨界合作动作频频 360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