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今年七个智能住宅示范工程颁牌

http://www.wuliannanjing.com 2015年09月26日        

    三星级住宅智能示范工程4个:

    红星海世界观(建设单位:大连明远置业有限公司、大连正乾置业有限公司);峰景山(建设单位:大连金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蓝湾(建设单位:大连圣北房地产有限公司);颐和星海(建设单位:大连大和中盛房地产有限公司)。

    二星级住宅智能示范工程3个:

    悦泰·德里(建设单位:大连恒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海·英伦官邸(建设单位:大连中海地产有限公司);橄榄季(建设单位:大连恒德房屋开发有限公司)。

    市建委要求,上述建设单位应按照《大连市住宅智能化系统功能配置规定(试行)》的要求实施建设,工程选用的智能化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方案实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得任意变更技术方案,确需变更的,须报市建委批准。

    建设单位组织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相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完整的智能化工程技术档案。竣工后建设单位需完成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报送市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市建委将对示范工程的进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不按示范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将取消示范工程的称号。

    据了解,为推进我市住宅智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市从2004年开始下发了《关于开展大连市住宅智能系统配置评定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08年首次评定出智能住宅示范工程8个。目前,我市智能住宅示范工程总数已达15个,按计划,今年的还将评出第二批智能住宅示范工程。

    相关链接

    智能化与住宅节能

    目前,只要一提到建筑节能、尤其是住宅节能,人们几乎毫无例外地想到要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上下功夫。诚然,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住宅节能的基础和主要手段,没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则所有其它的住宅节能措施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但是,只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不够的,必须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住宅耗能设备节能和住宅智能化节能这三大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获得最好的住宅节能效果。

    可能有些同志会说:“通过采用节能围护结构,我们的住宅已经达到65%甚至更高的节能效果了呀!”

    不错,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围护结构,确实可以达到65%甚至更高的住宅节能效果,但这只是一种静态的节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静态的节能效果。

    我们知道,住宅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人类的活动和行为方式对住宅的内部环境和能耗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系统来控制和调整各种住宅耗能设备的运行,使之适应居住者的活动,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达到耗能最低,对降低住宅的整体能耗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说,住宅的智能化节能措施是一种动态的节能,它既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重要补充,也是实现住宅节能的关键措施。

    在住宅中配置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控制各种家电设备按照人们的生活需要协调有序地工作,使其运行于最佳状态,在保证和提高居住品质的条件下实现以下几项主要的节能控制:

    1. 室内温度、湿度的智能控制

    家庭空调或采暖设备与家居智能化系统有机结合,可使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更加舒适宜人,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人体传感器自动检测室内是否有人,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自动的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也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温度、湿度调节的定时控制,使居住者回家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如果居住者提前回家,也可以通过电话、因特网来遥控室内的空调设备实现温度、湿度调节。当居住者休息时,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控制空调系统调节住人房间的温度、湿度以适合人们休息,同时关闭其它无人房间的空调系统,实现节能。

    2. 光线调节

    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季节、室内照度及室内是否有人等情况智能地控制室内采光设备(包括电灯和电动窗帘)。当人体传感器发现室内有人活动时,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照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照度水平智能地控制室内采光设备,尽量利用自然光使室内亮度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当室内无人时,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和季节的不同,夏季白天控制电动窗帘自动关闭,减少日照,降低室内温度;冬季白天控制电动窗帘自动打开,增加日照,提高室内温度,以达到节约能源满足生活要求的目的。

    3. 家用电器控制

    家居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方式控制各种家电设备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工作。例如电热水器,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定时控制,也可以通过电话、因特网来进行实时控制,在家中无人时停止工作以节约能源;当居住者回家时提前开始加热,以满足居住者对生活热水的需要。

    住宅智能化节能是住宅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最近,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在修订的新版《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对三星级智能住宅提出了节水、节能、节材等“三节”的新要求,将节能的理念引入了住宅智能化当中。修订后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将是建设部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以及推广建筑“四节”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体系的一部分。

    住宅智能化和住宅节能应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住宅为载体,以推进居住区环境建设和提高住宅智能化水平为总体目标,在住宅小区和住宅的规划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将住宅智能化和住宅节能紧密地融为一体,全面提高住宅小区和住宅的智能、节能水平,营造和谐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我们创建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智能住宅

    在未来的某一天清晨,优美的音乐在您家中轻柔地响起,逐步增大的音量将您从睡梦中唤醒。您起床后,卧室的窗帘自动打开,电视机自动开启并按预先设定的频道播报当日新闻,智能电热咖啡壶开始自动煮咖啡。傍晚,在您下班回家时,您掏出手机就可以遥控家里的空调和电热水器开始工作。当您回到家中打开大门进入家中时,前廊和客厅的照明会自动打开,舒适明亮的环境让您倍感家的温馨。

    这,就是生活在您的新家——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智能住宅中的一个情景。

    一、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现状

    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开始出现称之为住宅电子化(HE, Home Electronics)的概念。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HA,Home Automation)概念。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产生了住宅网络化(HN,Home Network)的概念,这在美国称之为智慧屋(WH,Wise House),在欧洲称之为时髦屋(SH,Smart Home),我国将其通译为智能住宅。

    我国智能住宅的发展起步于90年代末。1998年,深圳市住宅局对总建筑面积为80万M2的梅林一村按智能住宅和智能住宅小区的概念进行规划建设;在上海,邮电二村初步建成了智能住宅;上海邮电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开发了家用智能控制器,北京奇艺新技术公司推出了电脑家庭自控系统。随后,安居宝、冠林、振威、瑞朗、慧锐通、松本智能、美格数码、研华科技等知名公司也陆续开发出了国产的家庭智能化系统。2000年6月,上海市建委正式认定住友名人花园、虹桥新城、上海知音苑、三湘世纪花城、北美公寓及万邦都市花园为上海市智能住宅试点工程。

    我国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居住条件非常困难,根本谈不到住宅智能化的问题。80年代初所建成的住宅,其电气设计内容仅局限在普通楼房的户内外照明和高层住宅高层供水的生活水泵控制系统及消防泵控制系统,弱电系统也仅有公用电视天线系统。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家庭基本实现了电器化,住宅内的弱电系统有所增加,如对讲系统等。到了90年代末,电脑、有线电视、机项盒、移动通信等数字化通信产品开始走进许多家庭,人们对住宅的安全、舒适、方便等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住宅需求,国家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将建设智能化小康示范住宅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并于1997年初开始制定《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讨论稿)。该导则规定了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总体的五方面要求,即: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信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和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对小康住宅与住宅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和通信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即:第一级为“理想目标”,第二级为“普及目标”,第三级为“最低目标”。1999年年初,国家建设部开始组织专家研讨我国智能住宅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住宅智能化是利用现代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的住宅智能化定义,并于1999年12月底正式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智能住宅建设的具体技术标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此后,国家建设部又先后发布了《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第12节:住宅建筑)、《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13节:住宅智能化)和《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第5.8节:智能化系统)等多份纲领性技术文件,明确规定了我国智能住宅的分类方法、具体功能要求、设计标准、工程验收规范等以及智能住宅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随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智能住宅的地方标准,我市也颁布施行了《大连市住宅智能化系统功能配置规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有了明显的变化。有人曾这样概括了这种变化:七十年代人们关心的是有无住房的问题;八十年代人们关心的是住房大小的问题;九十年代人们关心的是住房装修问题;而二十一世纪人们关心的是住房智能化问题。这从一个侧面高度概括了我国住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智能住宅前景广阔,前途美好。

    二、智能住宅(小区)的功能

    对于智能住宅(小区)来说,智能化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智能化系统来为住户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具体地说,智能住宅(小区)应通过智能化系统向住户提供以下几种功能:

    (1)安全功能:住宅应能实现防火、防盗、防煤气泄漏、防抢等安全要求;住宅既不应该像鸟笼,家家窗户安装防盗栅栏,也不应该像兵营,保安整日到处巡视。智能住宅应采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使居民在住宅里有充分的安全感。

    (2)环保功能:智能住宅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节能降耗,建设高层次的绿色环保住宅。

    (3)信息功能: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住户提供图像、视频、语音、文本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通畅交流,足不出户地实现网络办公、享受各种社会服务(包括购物、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家庭办公和社交活动)。

    (4)服务功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程序化、公开化。“自动化”主要反映在水表、电表、煤气表、热能表等多表的自动抄录或远程抄录,实现主要设备的自动检测及报警、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各种信息的自动发布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等;“科学化”则反映在运行体制和方法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细化管理过程;“程序化”则规范住宅物业运营行为,保证科学性的实现;“公开化”是指增加住宅物业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住户的透明消费,保证物业良好运作。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自动化、科学化、程序化、公开化”突出了服务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智能住宅建设宗旨,突出了住户就是上帝的服务精神。

    三、智能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组成与主要功能一览表

    智能住宅是近年来产生并迅速崛起的一种新型住宅,它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社会,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大趋势。正在兴起的智能住宅(小区)建设热潮,反映和适应了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靠高科技,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促进了优秀的人文环境发展,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住宅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不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志之一,而且也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向高增值型和知识集约型转变以及人们对住宅要求层次的提高,高增值型、高利润、高享受的智能住宅(小区)已成为21世纪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主导方向,并且也将成为人们购房的一个新的主要热点。

[上一个物联网新闻]:09年美国科技生活博览会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物联网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智能化社...